
一、先当真:把每一次报警都视为可能的真警
立即确认现场安全:停止明火/动火,限制人员靠近,开启通风(若有联动先观察是否动作)。
用便携式检测仪在同一点复测;如读数为0或显著偏低,再按下述步骤认定为“疑似误报”。
二、快速核验:3步判断“真/假”
标气功能测试(Bump Test):用已知浓度标气短冲,确认传感器/声光/继电器能否正常响应与复位。
交叉对比:同一位置用不同原理的便携表复测(如固定点是催化燃烧,便携表用NDIR或PID),排除某一原理的偏差。
时间/位置关联:查看是否总在某些时段或工序发生(清洗、喷漆、消毒、开大门通风等),往往指向“工艺/环境诱因”。
三、常见诱因与对策(按传感器原理分类)
1) 催化燃烧(LEL)型
症状:对酒精、汽油蒸气灵敏;大风/湿冷环境波动大。
误报诱因
瞬时酒精/溶剂蒸气(擦拭、消毒、喷漆)
进气口进水/冷凝,热平衡被打破
强气流直吹、温度突变
电机/变频器电磁干扰
对策
设置取样防雨帽+疏水滤芯,避免水击与冷凝
避免安装在强风直吹/门口位置,必要时加扩散限流罩
现场有大量酒精使用时,可临时旁路抑制/延时,完工后解除并复测
信号线屏蔽+单端接地,与动力线分槽敷设,必要时加浪涌/EMI滤波
2) NDIR红外型
症状:对烃类稳定,对氢气不响应;粉尘/水雾易污染光路。
误报诱因
光学窗口结露、积尘
抽样管残留溶剂蒸气
对策
加加热/除雾组件或选带光路加热机型
取样端加粉尘过滤+冷凝回收,定期清洁窗口
需检氢气场合,改选热导型/催化燃烧或加装独立H₂点位
3) MOS半导体型
症状:价格低,选择性差,易受温湿度影响。
误报诱因
胶水/硅油/香水/清新剂等挥发物
对策
在关键区域尽量不用MOS作唯一判据;如已部署,增加延时+平均,并引入双传感器投票(见下文)
4) PID(挥发性有机物)
症状:对多种VOC响应,湿度高时漂移。
误报诱因
高湿、冷凝、灯窗污染
对策
选防湿PID或加干燥管;保持灯窗清洁并按周期更换灯
四、安装与环境是大头(80%的误报来自这里)
位置:远离门窗直吹、排风口、蒸汽/雾化区;考虑目标气体比重(重于空气选低位,轻气体选高位)。
防水防尘:户外/洞内加遮雨罩、滴水弯、疏水透气膜;取样管路避免“U形积水”。
温度与露点:低温高湿区域加探头微加热或采样气调温;避免探头面对冷热源。
电磁兼容:与高压柜、变频器、对讲基站保持距离;信号线用屏蔽双绞+独立桥架。
工艺扰动:固定清洁/喷涂/充装作业前后,制定抑制窗口(inhibit)与复测流程,避免“作业性误报”。
五、报警逻辑优化(软策略降误报)
阈值与滞回: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,设置5–10%LEL的滞回,避免临界抖动。
延时与平均:瞬时报警延时3–10 s;趋势值用移动平均或中位值滤波。
多点投票:关键位采用**2oo3(3取2)**或“本地点+邻点确认”的策略再触发联动。
分级与抑制:低报仅声光提示,高报/超高再联动停机;明确作业抑制申请和解除流程,并强制事后确认测试。
自检与心跳:启用“心跳包/自检失败报警”,防止误以为“沉默=正常”。
六、标定与数据管理
用对标气:尽量用目标气体或与之性质接近的替代气(并应用转换系数);酒精环境多的地方,用烃类标气标定的催化探头容易报高。
周期:日Bump、月/季标定、年检;异常后立即复标。
温湿补偿:开启并校核温湿度补偿曲线;跨季节复核零点。
日志:记录“误报时间—工序—环境—风速—温湿—处理结果”,便于发现规律。
七、线路/电源/外设也会“背锅”
电源:欠压、接地不良、共用电源被大负载拉低都会引起波动;给探头单独稳压。
继电器/声光:触点打火或外接声光损坏,会表现为“报警不一致/误触发”;用固态继电器或加浪涌抑制。
通讯:RS-485终端匹配与接地不当引入毛刺,PLC端出现误判;检查终端电阻/隔离模块。
八、何时考虑更换“更合适的原理/型号”
现场有高湿/冷凝+粉尘 → 倾向NDIR(烃类)+防冷凝结构
现场频繁使用酒精/溶剂 → 催化型设置延时/滞回,或改NDIR+VOC PID分工
需要氢气 → 选催化燃烧/热导专用点位
误报难消且点位关键 → 上双原理双探头交叉确认
九、标准处置SOP(可贴墙)
报警→先停火/疏散→便携表复测
若复测为0:查作业/环境→查探头外观与防护→查线路与供电
做Bump Test→若失败:标定或更换传感器
若成功:优化阈值/延时/滞回,评估安装位置/防护与EMC
记录并复盘→连续两次同因误报→执行工程整改或更换原理
总结
误报不是单靠“降阈值/关报警”能解决的。把“安装与环境”整理好、把“逻辑与标定”做扎实,再配合“原理匹配与EMC治理”,误报率自然下去,真正的危险也更容易被识别。